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

期末探討小林煎餅




「小林煎餅」是在民國39年誕生於台中縣大甲鎮薰風里,那時,叫做「振興食品廠」。
生產項目有麵包、餅乾…等,其中以牛奶餅乾為大宗。民國五十三年,更名為「雙美馨食品廠」,
並遷廠至同鎮水源路東陽巷,也就是現在的東陽新村。生產項目有:月餅、煎餅、哈士餅…等,
同年又更名為「小林煎餅」從此延用這個名號迄今。

民國六十年,為了推廣北部業務,於是在台北縣新莊市設立了業務連絡處,
從此,一部噴有「小林煎餅」四個大字的噸半小貨車,日夜穿梭於台北縣市、桃園縣市的大街小巷中。
當時,從中南部前往北部發展的人甚多,因此,新莊、板橋…等地方形成了很多社區。
這些地方有很多人是「小林煎餅」的愛用者,其中以塑膠桶裝1片1元的梅花煎餅,最獲好評。
後來,各地的捐血中心也有採用「小林煎餅」作為給捐血人的營養補給品。現在,
在全省各地的7-11、全家、萊爾富、家樂福、大潤發、全聯社等各大超級市場及鄉間小店,
都可以見到「小林煎餅」的蹤跡。民國八十七年更有日本的同業組團前來參觀,並於製作糕餅的專業媒體上報導過。

小林煎餅過去都是透過經銷商將煎餅打進大賣場,不過,「煎餅從出貨到進入大賣場銷售,至少得耗費40天以上,
還得負擔退貨與倒帳風險,加上經銷商抽取的利潤,實際拿到自己口袋的利潤很有限。」

  小林煎餅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行銷通路,直到民國93年,隨著周休二日休閒風吹起,加上中二高通車,
清水休息站承包商南仁湖集團,主動邀請小林煎餅進駐設櫃,成了小林煎餅脫胎換骨的重要關鍵。

  不過,林文永說,改變行銷通路,對小林煎餅其實是一大冒險,「當初對於要不要進駐清水休息站設櫃,
我們家族成員都很掙扎,最後決定放手一搏,進駐清水休息站設櫃」,如今事實已證明,小林煎餅改變通路的抉擇是正確的。



林文永表示,高速公路休息站的人潮多,小林煎餅為了吸引人潮停留,研發了一種外型模仿日本的古鐘,
口感卻像雞蛋糕的「日式釣鐘燒」小點心,一開始以手工現場製作,平均每3分鐘可以製作4個釣鐘燒,一天製作120盒,
不料,卻從此一炮而紅。

  眼看排隊等著購買釣鐘燒的顧客愈來愈多,與小林煎餅合作數十年的日本設備廠商,特別為小林煎餅量身打造「釣鐘燒」
自動化生產設備,將產能提高為每日750盒。雖然如此,產能仍然供不應求,小林煎餅在清水休息站大排長龍的畫面,
經過媒體不斷地報導,排隊人潮不減反增,最高紀錄排隊超過120人。

林文永家族決定改變行銷通路與產品包裝,自超市、量販店等大賣場撤出,自行開設獨立門市店。從去年3月開始,
門市店一路從台北市忠孝店、大甲鎮南店、台北通化店、台中市大雅店、台中市公益店、豐原店,
短短1年內一口氣開設6家門市店,每家門市店皆引進「釣鐘燒」生產設備,成為大排成龍的人氣店。

  林文永透露,單是小林煎餅清水休息站,去年營收已突破1億元,今年挑戰1.1億元;而小林煎餅整體營收也在通路改革下,
營收成長 5倍之多。因為通路與包裝的大改變,小林煎餅品牌有年輕化趨勢,「從排隊購買釣鐘燒的人潮來看,老中青三代都能接受。」

  與消費者直接接觸 充分掌握市場脈動

  他分析說,小林煎餅年業績之所以迅速成長,是因為自從設立獨立門市後,產品從出貨到上架銷售,
從40天一舉縮短成3天到1周內;此外,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後,可以充分掌握消費市場脈動,掌握第一手資訊,
「排隊購買釣鐘燒也是一種噱頭,小林煎餅以釣鐘燒為主題,順勢帶動了傳統煎餅的銷售量!」

  不過,林文永表示,「穩步向前,是小林煎餅的拓店原則,他們計畫在3年內開設20家直營門市;
此外,還將增加更多商品品項,以專業煎餅為主題,增加煎餅的口味與形狀。



  值得一提的是,小林煎餅創辦人林振南、林許秀彩夫婦倆,雖然年事已高,卻是該企業的精神領袖,
目前小林煎餅由第二代的5名子女分工合作,其中老大林文良,負責整體的營運管理;老二林文華,負責廠務;
老三林文永,負責行銷與內控管理;老四林文富,負責機械維修;女兒林素珍,負責生產流程的控管。
  此外,小林煎餅第三代子女也已陸續進入企業內部幫忙,負責各門市店的經營管理,例如林文永的兒子林威岑,
就負責管理豐原店。

在台灣做這些糕餅的,其實是蠻多的,我們知道的當然如郭元益、元祖、義美…等這些大品牌,
小林煎餅這次的成功賣「釣鐘燒」,確實是一種創新而成功的模式,值得注意與探討,亦可視為品牌經營的典範。

永慶房屋





行銷自己